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(記者何源 馬闖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和報紙摘要》報道,作為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,內蒙古呼倫貝爾以草原生態保護為外接式硬碟先,連續十一年堅持退牧還草、生態獎補機制,實現了草原生態的良性演變。14-8-5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>>>
  盛夏8月,呼倫貝爾草原再度SD記憶卡迎來八方游客。來自河南的耿秋萍第一次見到如此豐美的水草、密集的湖泊、壯闊的林海,不禁驚嘆連連。
  耿秋萍:草原這個地方是第一回來,走那個濕地、草原、還有過來那個白樺林,那個地方都景色很美,反正是我這麼大歲數沒見過SD記憶卡這種景色。
  游客眼中的美景,其實也microSD正是當地牧民的生存之本。牧民沃玉高興地說,這兩年保護的好,加上今年夏天雨水特別豐沛,牧草長勢好的不得了。
  沃玉:保護意識提外接式硬碟高了,現在植被好了我們也捨不得往裡面放牲畜了。
  為了實現草畜平衡,近年來,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憑藉“退耕、退牧、退伐、退小”的四退理念,完成退耕542萬畝,年均禁牧575萬畝,牧區牲畜減少五分之一。如今呼倫貝爾草場高度達到36.6釐米,覆蓋度達到73%,比三年前提高了13%。牧民龐真才說,由於退牧與獎補機制同時進行,不僅沒有傷害到他們的利益,還增加了收入。
  龐真才:草料漲價以後,一個人一年能鬧個兩千多塊錢。草原生態獎補一個人一年給三千塊錢。這個幫助挺大的。
  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牧區研究處副處長寶魯解釋說,作為內蒙古北疆生態屏障重要組成的呼倫貝爾,良好的生態作用不可替代。一旦這裡遭破壞,東北華北都會受影響。
  寶魯:如果呼倫貝爾的生態破壞了,水土流失。如果上游都沒水了,對底下河流都產生影響了,過了大興安嶺就是呼倫貝爾草原,草原沙化帶來的沙塵對東北也有影響。
  呼倫貝爾草原由河湖沉積而成,土質以中沙、細沙為主,本身容易沙化。呼倫貝爾副市長李闊說,這裡原本茂密的樟子松,上世紀初被俄國人砍伐殆盡;加上近代不合理開礦,十年前荒漠化檢測時,呼倫貝爾沙化土地面積曾達到1957萬畝。正是在堅持不懈的退牧還草、生態獎補等8項草原保護工程之下,今年2月再做監測時,發現沙化面積縮小了三十多萬畝,植被覆蓋率也由過去的5%達到了50%左右,整個草原生態向良性更替演變。
  李闊:退牧還草,連續實施十一年,每年投資7000多萬;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,將生態極度脆弱沙化區域的百姓,遷移到適宜生存的地區,減輕人畜對草場的壓力。
  呼倫貝爾市長張利平表示,十二五末,呼倫貝爾市要完成退牧還草2500萬畝。到2017年,實現可利用草原的20%禁牧、55%實現草畜平衡,把呼倫貝爾建設成北方最重要的生態防線。
  張利平:做到老賬加快還,新賬不再欠,不留生態赤字、環境赤字。凡新上項目堅決做到不符合主體功能區規劃的不上、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不上、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上。
  十一年的政策堅持,退牧還草,不僅牧民獲得實惠,草原生態得到涵養,當地經濟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。大草原上的牧民,也切實地體會到了“以退為進”的道理:只有讓大自然休養生息,最終才能在人與環境的和諧中,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。
  (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,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。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、報道事實、揭開真相。)  (原標題:內蒙古呼倫貝爾改善草原環境構築北方生態安全屏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mm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