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北京2月2日消息(記者趙鐵騎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和報紙摘要》報道,昨天,中央台新春走基層湖南採訪組走訪湘西南邊陲小鎮芷江侗族自治縣。請聽特寫:風雨橋頭說變化。採制:中央台記者趙鐵騎。14-02-0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室內設計文>>>
  老大爺:“他們關鍵字排名在這裡唱山歌,唱芷江山歌。”
  記者usb:“誰在這裡唱山歌?”
  老大爺:“老租辦公室百姓。”
  記者:“這是習俗嗎情趣用品?”
  老大爺:“習俗。”
  大年初二的正午,芷江龍津風雨橋的橋頭,人們圍坐在一起,曬著太陽、唱著山歌。這首《十二月盤花》是當地侗族群眾自己創作的民歌,舒大爺告訴我們,逢年過節的時候,大家都愛圍坐在橋口的廣場上唱歌、跳舞、玩游戲。
  記者:“今年過年心情怎麼樣啊?”
  舒大爺:“過得愉快啊!”
  溪河上明代萬曆年間建起的風雨橋,歷經滄桑400多年,舒大爺說,他70多歲了,眼見著這座橋的巨大變化。
  舒大爺:“我從小的時候是木橋,後來六幾年才修水泥橋。”
  龍津風雨橋有94間廂房,現在都用來開店鋪,一座橋於是成了一條熱鬧的商業步行街。一家店鋪老闆告訴我們,這裡家家365天都開門。
  記者:“怎麼這麼早就開門了?”
  老闆:“九點、準時九點。大年初一就開,今天不是初二嘛,呵呵呵呵……”
  記者:“今天生意好嗎?”
  老闆:“還行,你看已經打包一箱了,呵呵呵呵。”
  店鋪老闆說,他在這裡做了八年的生意,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。
  老闆:“我們這個縣城一年比一年建得漂亮、游客越來越多,反正是一年比一年過得好,每天都像過年。”
  龍津風雨橋橋管所所長張庭榮告訴我們,風雨橋成為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個象徵,還要源於這座橋的兩大傳說。
  張庭榮:“怎麼轟炸都轟炸不到、很多老人都親歷過看到過;怎麼漲水這個橋墩也淹不到,怎麼沖都沖不垮。”
  龍津風雨橋二戰時是大西南軍需供給線的咽喉,日軍飛機曾一天27架次輪番轟炸。但任憑日機怎樣狂轟濫炸,它就是巋然不動。芷江是歷經烽火洗禮的抗戰勝地,除了風雨橋、這裡還有二戰時盟軍在遠東的第二大軍用機場,更有象徵著日軍投降和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受降坊,“烽火八年起盧溝,受降一日落芷江”。逢年過節,一家老小來受降坊前撫今追昔,已經成為芷江人民的傳統習俗。芷江受降紀念館副館長江洪介紹,僅初一、初二兩天,前來參觀的游客就有上萬人。
  江洪:“春節期間好多利用假期,春節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過來,帶小孩,自己串串門、過過年,帶著過來看看。”
  (原標題:【新春走基層】湘西芷江風雨橋頭說變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mm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