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豐子愷漫畫《今非昔比》住商不動產◆蔣波
  到1958年初,對簡化字的反對與批評就成了政治問題。周恩來在政協全國委員會上的報告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》中,說:“在整風運動初期,一些右派分子對文字改革進行了網站優化惡毒的攻擊,說漢字簡化搞糟了,群眾都反對,要國務院收回成命,‘把漢字簡化方案’撤回。右派分子攻擊文字改革,自然是別有用心,他們是要藉此向黨和政府進攻,但是另外他們確實也是反對文字改革。漢字簡化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好事,反人民的右派分子自然要反對。我們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,首先應該把漢字簡化這項工作肯定下來。”
  即使在“文革”大潮的衝擊下,漢字的簡化之路也沒有止步。1972年,原國家語委副主任傅永和與6名同事被周恩來親點從五裝潢七幹校調回北京,繼續從事漢字的改革研究工作。1977年12月,《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(草案)》(以下簡稱“二簡”)開始廣泛征求社會意見,併在《人民日報》上試用。由於“左”的思想影響,“二簡”在制定過程中過於倉促、急於求成,又加之簡化數量太多,一時在社會上造成了相當的使用困難。同時,漢字隨意簡化的思想在民眾中間迅速蔓延開,民間自造、亂造簡體字的風氣愈演愈烈,社會用字一度混亂不堪。到1986年6月,國務院不得不正式停止使用《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》,並決定“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,使漢字的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,以利於社會應用”。至此,中國的漢字簡化運動終歸告一段落。
  然而,“二簡”字卻汽車貸款沒有因此而死亡,今天在一些中老年人的筆下仍不時可以看到它們的殘跡,如“歺(餐)、迠(建)、祘(算)、午(舞)”等。更多的“二簡”字被保留在中國人的姓氏中,如“閆(閻)、肖(蕭)、付(傅)、代(戴)”等。
  時至今日,簡化字最大的裝潢優點——“易認好記”、“簡便好寫”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。德籍華人學者彭小明曾撰文指出,現代的認知心理學和信息學發現,人腦是通過並行過程處理文字的整體圖像,而非一筆一筆地記錄。漢字作為一個整體,就是同時處理的,簡化字並不比繁體字好記。而簡化字的推行,是以對那些未被收入的歷史常見行草簡字的禁絕為前提的。強調正楷,批判知識分子書寫行草化、藝術化為不規範、為“打擊和迫害勞動人民”、“迫害工農子弟”的行為,反而影響了書寫效率。
  簡化字的擴張之路
  撥亂反正後,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逐步走向正軌。1986年10月,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(前身即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)重新發佈了《簡化字總表》,在1964版基礎上作了個別調整,收錄簡化字2235個,成規範漢字的標準。《簡化字總表》共包括四部分,第一部分為350個不可用做簡化偏旁的字,第二部分為132個可作簡化偏旁用的字,另含簡化偏旁14個,第三部分為由第二部分作偏旁類推產生的簡化字,共1753個,第四部分收錄部分異體字和地名更改用字。
  《簡化字總表》收錄的簡化漢字並非信手拈來,而是採取“述而不作”,“約定俗成,穩步前進”的原則,即廣泛借鑒採納歷史用字和民間俗字,真正的新造字數量少之又少。文字學家葉籟士、傅永和曾做過統計,現行的簡化字中,始見於先秦的有49字,占12.63%;始見於秦漢的共62字,占15.98%;始見於魏晉南北朝的共24字,占6.18%;始見於隋唐的31字,占7.99%;始見於宋(金)的共29字,占7.47%;始見於元代的有72字,占18.56%;始見於明清的共74字,占19.07%;始見於民國的共46字,占11.86%;始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僅有一字,占0.26%。
  簡化字初創之時,在海外一度引起軒然大波。1971年,中國正式恢覆在聯合國大會中的合法席位,簡化字理所當然地成為聯合國官方使用文字之一,並由此逐步得到各國的認可。
  早在1969年,新加坡就公佈了與中國大陸相同的502個簡化字。到70年代,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已經使用和中國大陸完全一致的簡化字。泰國原本嚴令禁止華文學校教授簡體字,但在中國恢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後,禁令也逐步取消,並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授簡體字,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。
  日本使用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。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。1946年日本內閣公佈《當用漢字表》,收字1850個,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(日本稱之為“略字”),其餘為傳統漢字。略字中,與中國大陸相同的簡體字有53個,如“體(體)、會(會)、學(學)、禮(禮)”;相似的有9個,如“変(變)、辺(邊)、桟(棧)、斉(齊)”;當然,也有完全不同的,如“図(圖)”等。
  在歐美國家中,簡化字的實力由小壯大,影響力不斷增強,形成了簡體字和繁體字平分天下的局面,給外國人學習漢字帶來了很大的困難。但隨著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增強,海外的大陸移民數量逐漸增多,加之孔子學院的推廣,簡體字的傳播領域越來越廣,很多國家的漢語教學機構甚至放棄繁體字教學。聯合國也在2008年宣佈所有中文資料採用簡化漢字書寫,而不再使用繁體漢字。
  摘自《國家人文歷史》2013年第17期
  (原標題:20世紀漢字簡化之路(下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mm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